雞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雞的一種急性或慢性非接觸性傳染病。
本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健康動物及家禽的皮膚和羽毛上。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的傷口感染。造成的原因有:雞群感染新城疫;斷啄;剌種時不消毒;啄傷,臍帶感染等。雞群擁擠,通風不良、雞舍氨氣過濃,缺乏維生素和無機鹽都可促使本病的發(fā)生。
(臨床癥狀和病變)
急性敗血癥狀雞,表現(xiàn)精神不振,兩翅下垂,雞冠蒼白,水樣下痢。特征性癥狀是:胸腹部,大腿內(nèi)側皮下浮腫,外觀呈紫紅色,有波動感。有的病例皮膚糜爛、干燥結痂。主要病理變化是胸部、前腹部羽毛稀少,皮膚呈紫紅色,皮下水腫,積有大量膠凍樣水腫液。胸、翅、腿部肌肉有出血斑或條紋。肝、脾、腎充血腫大。
關節(jié)炎癥狀的病雞,關節(jié)腫脹變硬,以跖、趾關節(jié)腫大為多見,腱破裂含有干酪樣物質(zhì),關節(jié)周圍結締組織增生。
雞胚及新出殼的雛雞感染后可引起臍帶炎。病雞可見腹部膨大,臍孔發(fā)生腫大,剖檢見卵黃囊較大,卵內(nèi)呈青綠色或污褐色。有時引起腹膜炎癥。
(診斷要點)
1、根據(jù)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及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病原菌分離鑒定。
2、無菌采取病雞心、肝、脾、關節(jié)液、雛雞卵黃等,涂片鏡檢,接種培養(yǎng),對培養(yǎng)菌進行生化反應和致病性鑒定。如分離到的細菌對雛雞具有致病性,即可確診。
(防治要點)
1、本病是條件性疾病,其發(fā)生與飼養(yǎng)管理,氣候驟變密切相關,所以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防止病原菌通過傷口感染雞。對發(fā)病雞群,可實施帶雞消毒,常用3%過氧化氫,0.2%-0.3%過氧乙酸和新潔爾滅噴霧每立方米空間20-30毫升。
2、治療常用青霉素,每只雞肌注5-10萬單位。一天二次,連注2-3天。慶大霉素每只4000-8000單位,卡那霉素每只0.5毫升,0.1-0.2%金霉素拌飼料內(nèi)服用。
葡萄球菌也可產(chǎn)生耐藥性,因此治療時,應選用末曾用過的抗菌素。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雞傳染性貧血是由雞貧血病毒引起雛雞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身淋巴組織萎縮,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為特征的一種免疫抑制性疾病。由于感染該病后可使馬立克病毒毒力增強,火雞皰診病毒疫苗的免疫力下降,引起世界各國重視。
一、病原
病原為雞貧血病毒,目前只發(fā)現(xiàn)一種血清型。病毒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對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60℃可耐1小時以上,100℃15分鐘可滅活,對酸穩(wěn)定,在PH3時經(jīng)3小時不死,對一般消毒劑抵抗力較強
二、流行病學情況
雞是本病毒的唯一宿主,各年齡雞都可感染,主要感染2-3周齡內(nèi)的雞,1-7日齡雞最易感染,當有混合感染時,發(fā)病才可能超過6周齡。垂直傳播是本病主要傳播方式,母雞感染3-14日內(nèi)種蛋帶毒。也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水平傳播。有母源抗體的雛雞可被感染,但不發(fā)病。
三、癥狀與病變
本病臨床特征是貧血,病雞精神萎頓,消瘦,貧血,蒼白,發(fā)育受阻,翅膀發(fā)生壞疽性皮炎或變藍,全身有點狀出血。死亡率10-60%不等。
病變?yōu)槿碡氀Q合”?,紅細胞數(shù)降至100萬/立方毫米以下,骨髓萎縮是最具特征性變化,骨髓造血細胞減少,幾乎為脂肪取代而呈淡黃紅色。孵化機部分病例法氏囊萎縮。肝腫大發(fā)黃或有壞死點。腺胃粘膜出血,嚴重的肌肉和皮下出血,組織學檢查主要是淋巴組織萎縮,胸腺淋巴細胞消失以及骨髓造血細胞減少。 四、診斷
根據(jù)癥狀,流行病學情況和病理變化可以作出初步診斷,但需注意與原蟲病和曲霉菌中毒及服過量磺胺相區(qū)別。另外常有混合感染而易混淆。確診還需進行病毒分離及血清學試驗。分離病毒常用動物試驗:給1日齡無特定病原雞接種0.1毫升經(jīng)處理的肝臟病料,14-16天檢查紅細胞壓積低于27%,股骨骨髓變黃白色及胸腺萎縮等病變,即可確診。血清學試驗有中和試驗,間接熒光抗體試驗等。孵化機價格但須注意本病毒是常在病毒,不能單獨使用病毒分離與血清學診斷確診。而應結合癥狀病變等作出綜合診斷。
五、防治
接種疫苗是有效的防治措施,時間可在13-15周齡進行,4-5周后產(chǎn)生抗體,可保護整個產(chǎn)蛋期。對污染的雞場應采取凈化措施,隔離淘汰病雞,更換雞群,同時加強獸醫(yī)衛(wèi)生管理。
上一主題:孵化房應該如何設立? |
下一主題:禽類打針的幾個小竅門 |